100年07月份  第568期之六 奢侈稅沒有破功大台北房價會跌文.林建甫 ![]() 奢侈稅上路滿月,繳出首張成績單,全國不動產交易只課到6筆共135萬元,平均每筆僅22.5萬元。豪宅交易完全沒有,6件課稅案件全非大台北且低於千萬元,小客車反而成大宗,合計課稅金額逾億元;因此有人批評奢侈稅全面破功。 但是我認為正相反,奢侈稅的力量相當大,沒有人甘冒報酬率的15%或10%減損,而進行出售的動作。奢侈稅讓短期投機交易受到了抑制,交易量大減。量縮之後會價跌,只是時機未到,容後分析。 可是奢侈稅未來還是應該廢掉,連土地增值稅都應該廢掉,代之以更健全的稅制。在兩岸三地華人的世界裡,房地產一向是最佳的投資工具,不但可以保值,還可以創造大量的資本利得,但所要繳的稅卻少之又少,因此華人不但在兩岸三地炒房,也想在世界各地炒房。不過除了在兩岸三地,在很多地方炒房都踢到鐵板,因為其他國家的稅制健全,炒房不見得有好的報酬。 理想的房地產稅制是不要區分土地、房屋的價值,而是一個整合的房產稅。每年課2~3%的持有成本,重一點就4~5%,民眾就不會囤積房屋。買賣的時候另外課交易稅,這是像奢侈稅的交易成本,但是稅率不宜超過5%,買賣雙方可以均分。至於上漲的部分,也就是資本利得的部分,應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課以累進稅。 整合的房產稅的稅基,也就是市價。台灣的房地產,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價格不透明,稅制的紛亂,不是一個整合的房產稅,而是區分土地、房屋的價值。 而土地、房屋的價值又都是人為評定,與市價相去甚遠,造成擁有房地產的持有成本相當的低。例如上億元的帝寶,每年只要繳交區區幾十萬元的地價稅及房屋稅,金額比管理費還來得低。現在的奢侈稅是採市價課稅,幫我們踏出了修法前的第一步。 量縮之後,要價跌,目前卡在「期望」。在大台北的房市還看漲,主要是期望陸客自由行之後,帶來陸客的購買商機。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陸客買房困難重重,未來,政府也一定會有更清楚的「限購令」。而背後的理論基礎就是「居住正義」:外地人來炒房,影響到當地人的居住權利,這是市場管制的最佳理由。因此我也預測大台北的一般性住房的房價,3月是高點,4、5月因奢侈稅走跌,現在ㄍㄧㄥ在那裡,未來只有延續跌勢的份。 【葡萄酒的迷人世界;微整型美妝術;股市投資贏家訓練班,詳見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56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第2波填權息行情啟動 ◎全球理財觀>歐債暴風圈恐擴大 美債僵局迄無轉圜 ◎美股前線>長黑之後強彈 波動劇烈需留意 ◎本周關鍵強股>雲端概念股強 油價跌受惠股夯 ◎贏家祕笈>搶反彈應嚴守8400點停損 ◎權證贏家>裕隆集團權證 飆向大陸 ◎CEO特寫1>周永明:HTC要做高端的華人品牌 ◎能量論台股>義大利阻斷多頭路 能量顯示重新打底 ◎理財先知祕笈>台股擇善固執或擇惡固執 需正智 ◎每周發燒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吸金 ◎期貨講堂>紀律具有價值 程式交易實現紀律價值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68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