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10月份  第634期之五 「美國虎」與「中國虎」貿易戰開打在一山不容二虎的國際叢林霸權競技戰中,統御叢林規則近一個世紀的「美國虎」,怎容沉睡數個世紀卻猛然覺醒的「中國虎」來威嚇並分占她的霸主強權地位? 因此,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十月八日發布中國通訊企業「華為」與「中興」公司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報告;十月十四日,續啟動針對華為和中興的第二輪調查。 文.聶建中 ![]() 除了「具官方色彩及涉有間諜之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嚴厲指控外,美國國會更「針對性」兼「差異性」的指控華為和中興有員工歧視、簽證欺詐及賄賂手段等罪責。 其實,美國恐他國經貿實力威脅其國際霸主地位而施以不同「陰謀」,企圖穩固其唯一強權的手段有多樁先例。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就是當「日本虎」囂張的寫下「Japan No.1」一書後又大肆吞併美國企業與購置房產地契時的一棒重擊,失落近三個十年後,而今「日本虎」已化身「貓形」。 中國經濟崛起後,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盾牌杯葛中國大廠入主美國企業,或對中國以反侵銷阻撓其貿易順暢進行時有所聞。二○○五年能源案的「中海油」對美國「優尼科」(Unocal-76),電器案的中國海爾(Haier)對美國美泰格(Maytag)等併購案例,除了冠冕堂皇的「公營事業與民營事業的不公平競爭」理由外,多為美國背後的隱形殺手阻撓,其「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就是冠以中國莫須有罪名的厚重盾牌。 金融海嘯後二十一世紀新國際組成以G20為主要,而就中較量者非屬美國與中國的所謂G2不可。此刻,中美外交協調表象看似和悅,但內心卻極其不爽,在各自保護本國產業的貿易競爭下,中國政府默許了華為展開重砲反擊,中美貿易戰儼然浮出檯面。 經濟崛起後的中國,憑藉雄厚外匯存底,已握有一定的國際舞台談判籌碼。當中國開始對美國產品也以國際規則進行「中國版」的反侵銷調查及交易阻撓時,中美貿易戰勢將開打。 ※理財周刊63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Surface大戰iPad mini ◎名人理財>財經主播李宣萱 投資不敗致勝兵法 ◎興櫃新訊>柏登登錄興櫃 明年產品打入美德健保 ◎CEO專訪>新光金副董許澎:明年有機會發放股利 ◎理財心觀點>電競高手vs.聯考小子 ◎權證精選>高價電子交易熱 盤勢持續樂觀 ◎基金風向球>用高股息及債券型基金 閃補充保費 ◎美股前線>美股陷高檔震盪 上檔仍有空間 ◎外匯/黃金走廊>預估人民幣長期走勢 釘住其CPI發展就對了 ◎理財我最大>醜人有救病人無醫 台灣醫療崩壞的真相 ◎產業追蹤>不景氣的年代 電子產品吹起mini風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34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