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05月份  第663期之六 容積銀行 值得推動去年六月監察院糾正台北市政府九十八、九十九年配合花博推出的「台北好好看」計畫中,所給予的容積獎勵有適法性問題,發函要求市府檢討改進,其因在於對公共利益幫助不大,並且多歸私人所有。 文.莊孟翰 按當時北市府對老舊閒置建物地主如主動辦理基地騰空、綠美化,得申請最高10%容積獎勵,一時之間台北市出現數十個一般民眾誤以為是永久性小公園而遭民間團體質疑的「短命綠地」。 監察院糾正之處在於市府耗費龐大行政與人力成本,釋出約二萬平方公尺的獎勵容積,僅換得十八個月短期綠化空間,就長期利益觀點,投入與產出顯不相當,確有不當。 按容積係公共財,其所產生利益理應歸全民共享,因此,任何容積獎勵甚或移轉都應從嚴審核,也須訂定上限;最近內政部擬制定容積獎勵上限即著眼於此。 有鑒於往昔容積交易機制不透明,而建商基於容積移轉可增加投資利潤,致不少投資客大量購買供給有限地區的容積囤積居奇,建商在有實際需求下也不得不高價買進,再於推案時將其轉嫁而推高房價。因此,不少業者認為只要交易機制透明化,就不會有高成本轉嫁問題,政府不需插手干預。 惟就主管機關而言,就是因容積交易不透明,才導致投機客有機可乘,政府何不藉此籌措一筆為數可觀又可源源不絕的公共投資所需資金,例如去年七月一日開辦的高雄市容積銀行,市府即表示未來有關容積移轉將以折繳代金方式專款專用投入公共設施闢建。因此,愈來愈多人支持由政府主導「容積銀行」,並且贊成增額容積漲價歸公。 其實,容積既屬公共財,政府理應儘早研擬解決對策,以免地價隨著房價節節攀升而讓原持有地主看得到吃不到,卻又有一部分投資客囤積居奇坐等漁利而忿忿不平。為今之計,政府不僅應儘早成立「容積銀行」,更應將其價差專款專用於興建社會住宅或弱勢族群購屋、租屋補貼,也才能符合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政策意旨。 ※理財周刊66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2Q 業績成長黑馬股 搶先報 ◎名人理財>光族外籍藝人吳鳳專家規劃2年買300萬房產術 ◎產業追蹤>台新金併彰銀目標大陸國壽上海首度虧轉盈 ◎解碼房市>捷運信義線年底通車雙捷運站未來有10%漲幅 ◎理財我最大>正宗第一家鹽酥雞之父陳廷智 ◎每周黑馬股>落後的鑽石蘋果概念股 ◎股市金主流>蘋果股價反彈帶動台郡受惠 ◎300萬投資倉>承接回檔力旺與底部起漲神基 ◎期貨123>長紅再創高點跟隨外資偏多操作 ◎基金風向球>500億人民幣定存金轉進基金賺2倍 ◎外匯/黃金走廊>歐洲央行也想加入貨幣戰爭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63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