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07月份  第673期之五 「李克強經濟學」的真義安倍經濟學受全球矚目,好事者紛紛東施效顰,一時之間,XX三箭,XX經濟學之說,甚囂塵上;其中最有分量的,當屬巴克萊所杜撰的「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文.馬凱 硬將李克(Liko)兩字跟經濟學拼湊在一起,完全不合華文習慣,本就不倫不類;拿「不祭出大規模刺激政策、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來比附安倍三箭,更是牛頭不對馬嘴;識者多不以為然。 事實上,中國大陸面對的是一個群醫束手的疑難雜症,千絲萬縷糾纏不清,既難找出頭緒,任何對治手段又相互扞格,進退兩難。目前最大的難題,一是2007年以來,硬是用「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等手段「騰籠換鳥」,結果沿海的「世界工廠」被逼得走投無路,眼看已氣息奄奄。但這正是二十多年來推動大陸經濟高速成長的主引擎,在高速飛行時被摧毀,「軟著陸」、「硬著陸」都成了奢望。 除了世界工廠,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的投資飢渴症,也是帶動高速成長的重要動力,使大陸投資率高達四至五成,睥睨全球。2009年出口不振、成長乏力,幾乎全賴大力擴充產能、瘋狂炒作房地產的投資支撐起高達九%的成長率,讓各國豔羨不已。 但這種揠苗助長的作為,苦果紛紛出現,鋼鐵、水泥、鎳、太陽能等產能嚴重過剩,幾達市場需求的兩倍,房地產市場過度擴張,讓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嚴重套牢,無法脫身。這種種問題,幾年之內都難以化解。這也正是李克強「不祭出大規模刺激政策、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的背景。 不過,不過度投資、不狂炒地皮、不濫事公共建設,出口又不增反減,有效需求的幾個重要成分都往下沉淪,要靠什麼力量支撐經濟繼續成長?但經濟不保八,起碼要保住預定的目標七.五%,否則社會穩定可能難保。 所以,最後李克強勉強說出,「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也就是不得不向過度投資、炒房等手段妥協,以求穩定經濟與社會,徐圖結構性改革;萬般的無奈,怎當得起「李克經濟學」?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73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