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第一篇  上一篇(3) 第4篇 / 共24篇 下一篇(5)  最後一篇

103年04月份  第710期之四

菲律賓啟示

台灣近四十年來,從一個缺乏自然資源、人口少的小島,創造出經濟奇蹟,當時最被稱道的就是台灣擁有實力堅強的財經團隊,過去成功的台灣經驗卻無法複製到四十年後的今天。


文.洪寶山

  在台灣剛光復的那段時間,因為戰爭關係,建設之路復原緩慢,也曾經歷民生凋敝、物價暴漲的生活,但那時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儘管百廢待舉,還是穩紮穩打地打下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石。而這基石,在全球化之後,漸漸地崩裂了。

  在1950年左右,當時台灣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才50美元,而菲律賓為188美元,是台灣的三倍多;從出口來看,菲律賓也以3.5億美元,遙遙領先台灣的1.2億美元,所以當時是台灣人到菲律賓當台勞。

  很多年輕人應該很難想像過去這一段,也不知道過去就有台勞這件事,因為在大家印象中,都是菲勞、菲傭到台灣找工作,這個轉折點就是,菲律賓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阻礙其經濟發展,全國有三分之一人口處於貧窮線底下,每天生活費不到一美元,現今人均GDP也只有兩千多美元。

  擔心的是,台灣朝野再如此惡鬥下去,隨著經濟衰退、財政失衡,會不會菲律賓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台灣的大學生到澳洲打工就是個警訊,面對台灣薪資倒退到十六年前的水準,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年輕人怎麼有機會?怎麼看得到希望?而這不就是這群年輕人守在立法院的背後主因嗎?

  服貿只是一個引爆點,真正要面對的是世代戰爭,是資源分配的不均,過去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這批人,不論士農工商都有極佳的賺錢機會,有沒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在老一輩的退休族群中,有六十六萬人坐擁三棟以上房產,相較現在房價高漲、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他們情何以堪?

※理財周刊71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反服貿疑慮 寶島債短空長多

◎洪寶山發行人語>菲律賓啟示

◎特別企畫>銀行裡,台幣貶利率低;高殖利率個股,給力給力!

◎財金觀察>反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10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3)第4篇 / 共24篇下一篇(5)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