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05月份  第822期之二 節儉惜物 要市場給助力文.馬凱 ![]() 民胞物與、四海一家,千百年來,傳誦不絕。但現實中,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乃至一時興起或短暫的快感,卻肆無忌憚地掠奪資源、揮霍物力、殘殺異類。我們總以為人定勝天、天生萬物以養人,只要我們喜歡、能力所及,什麼都可以。 當人類的幸運被我們消耗殆盡,方才發現,不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四海之外的人,也跟我們生死與共:任何地方的人毀掉森林大樹、濫用能源,已接近臨界點的溫室氣體就會使氣溫上升、永凍冰融化、海平面升高、氣候形態擾亂,終令地球不再適合人生存。當一種又一種生物消失或瀕臨滅絕,人類的生機也跟著一步一步斷絕。 如果我們不竭盡所能力挽狂瀾,人類將如遠古的恐龍一般,走向滅絕。而救贖之道,少用煤、氣,儘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只是治標;真正節儉惜物、能少用決不多用、能少取決不多取,才能治本。 節儉曾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視的美德;直到凱因斯學派鼓吹消費決定論,強調不斷擴大消費促進投資、帶動成長,而以「節儉的矛盾」直接貶抑這項傳統美德。然而今天,地球已承受不了更多無謂消費的摧殘。 但即使人人節儉惜物,引誘人揮霍浪費的大環境若不改變,佔便宜、貪小惠的心態還是難以克制。今天台灣在溫室氣體減量這件大事上勇於承擔,制定溫減法、自定減碳的目標,然而人人都不樂觀其事。因為我們心口不一;嘴上減碳救家園喊得震天價響,實際上卻以全球倒數第三低的電價鼓勵家庭耗電、企業以浪費能源的方式降低成本。 人盡皆知,台灣電力除了極少量來自水、風、太陽,在非核能源中,完全靠燃煤、油、氣產生,直接製造溫室氣體。超低電價之下,一切節能減電的努力都徒勞。若將電價拉到各國平均水準,不必聲嘶力竭,耗電量將如影隨形,立即大減;而再生能源與節能設備也方有用武之地。 不過,新政府上台,要不招民怨,漲電價即不可傷荷包。這也不難,只要不影響電價,有種種工具可將盈餘全部回饋大眾。且看主政者有無決心與智慧。 ※理財周刊822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跨越520 旋空待變 ◎理財我最大>古法釀造科學管理 涂靖岳讓一甲子家傳醬油愈陳愈香 ◎洪寶山發行人語>新政府新契機 ◎莊孟翰會客室>探索房市景氣的「20個為什麼!」 ◎馬凱財金觀察>節儉惜物 要市場給助力 ◎專訪立法委員蘇震清>農業守護神 蘇震清 ◎時間密碼>今年獲利挑戰10元 潤泰全本益比才四倍 ◎股昇翔起>法人認錯回補 ◎未來事件簿>月線收上八一八二 六月中旬前作多 ◎會計師談理財>公司獲利配股 現金好還是股利好? ◎財經學堂>從一八○元變成七百萬!葛瑞絲的故事可能在台灣複製嗎?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822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