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台中台與台中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所共同製播的「今天聊什麼」節目,4月2日早上10點至11點,特別邀約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的兼任心理師吳若慈來和我們談談不同關係的樣貌。跟大家談的議題是[關係要不要]。
隨著人生階段的推進,個體逐漸發展出與不同對象的關係,如親子、手足、同儕、同事等,其中從青少年後期到成年初期,親密關係的比重開始增加,延伸至整個成年期到終老。
Maslow的需求理論中提到,人們有「歸屬感」也就是愛與隸屬的基本需求,在討論親密關係時,則有Sternberg的經典理論「愛情三角」,由三個基本要素-親密、熱情、承諾組成七種親密關係的樣態。
然而,不同的社會文化或是結構的改變,也正悄悄地詮釋新的關係樣貌,我們該如何從傳統到現代去重新看待關係這回事?不同文化脈絡底下的關係又是甚麼樣子?要怎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關係?吳老師在節目中以案例跟大家分析,透過老師今天的分享,讓聽眾與臉友未來面對親密關係時,更能從容對待。
在節目中吳也幫大家整理出幾個重點:
1.關係與歸屬:基本需求理論、親密關係理論(愛情三角-失衡的關係)。
2.單身與婚姻:單身與結婚的優與憂,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來看。文化差異(台灣、日本與菲律賓)
3.家庭甜蜜與負擔:兩個家庭的結合,衝突與妥協。生命的延續,親職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