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11月份  第588期之四 低迷中找生機近日,百貨公司的周年慶熱鬧開啟,似乎不畏國際景氣的低迷,台灣呈現外冷內熱的情況,但總結業績下來,卻是不如預期,這已經是台灣內需市場降溫的一個警訊。 文.洪寶山 ![]() 而在經建會的景氣燈號公布之後,已經連3個月出現代表景氣轉緩的黃藍燈,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也坦承,國內景氣將由「外冷內溫」轉為「外冷內冷」。細看其內容架構,10月份領先及同時指標都下跌,景氣對策信號的分數從9月的21分減到20分,面對未來景氣,投資人仍以保守態度面對為宜。 歐債問題未解,猶記得央行彭總裁曾經說過希臘人生活太過懶散,相較於亞洲人的勤奮工作,歐洲人的生活太舒適。在紛紛比較哪個國家債務較多的同時,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哪個國家財政狀況較優質,以及思考一下,他們為何能如此? 國際貨幣基金(IMF)追蹤了全球98個國家的財政情況,從「淨公共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來看,排名最後的,幾乎都是已開發國家,分別是比利時、法國、葡萄牙,以及希臘與日本。 但令人稱羨的,財務狀況較好的國家,也是已開發國家,他們擁有自由的市場、穩定的政治及法律規則,以至於可以維持健康的淨公共負債。這些國家之中,最強的當屬挪威,完全沒有負債。這個國家的龐大主權財富基金,是由北海石油收入提供資金,就相當於政府持有的現金。其公共資產在扣除政府債務後,高達GDP的160%。在歐盟失火的此時,挪威人是否要慶幸,他們曾在1972年及1994年投票是否加入歐盟,但都沒有通過。 挪威值得我們借鏡的是,身為社會主義者,挪威人並未將北海的石油財富揮霍於液晶電視、跑車、名酒等奢華之物,他們把錢省了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根據IMF統計,其他主要的北歐國家財政情況也是相當良好。瑞典與芬蘭資產多過負債,而丹麥淨負債也不過占經濟體的2%。 中國大陸在經濟起飛後,創造了新時代的富豪,他們開始用各項名牌來彰顯個人的財富,殊不知,這就是泡沫堆積的開始。 個人要理好財,國家更要理好財,可見每一政策之重要性,否則釀成的悲劇將是後代子孫們所要承受。在大選前夕,希冀候選人都能為台灣的後代子孫著想,思考長遠的治國之策,而不只是著眼在一時選舉的勝負。 ※理財周刊58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大陸內需熱 麗嬰房、統一受惠 ◎全球理財觀>歐盟區政治改革 成唯一解決之道 ◎每周發燒基金>能源價格續看漲 相關基金後勢俏 ◎新股報導>傳奇將掛牌 未來3年推10新產品線 ◎產業櫥窗>附加雲端價值 生技業發展新方向 ◎特別企畫>面板大整併 ◎本周關鍵強股>買氣旺 LCD TV背光模組強勢反彈 ◎贏家祕笈>反彈賣股換現金 為未來低點做準備 ◎原物料市場>油價走升 掩飾經濟結構的疲弱 ◎能量論台股>台股破底反彈 中長期仍偏空 ◎趨勢瞭望台>操作不論多或空 持股集中化為先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88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