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103年11月份  第743期之三

謀略的極致

中韓簽定FTA,台灣人,你憑什麼生氣?談判歷時十年,南韓建構完善的體制消除雜音,同時展現高水準的策略布局。


文.梁少珊 攝影.鄭暐琪

  等待十年精彩一刻!專家普遍公認,中韓FTA簽定水準一流,南韓政府同時替大財團和中小企業抬轎,並透過制度,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幾乎面面俱到,更在外交上著力,展現深具謀略的布局手法。南韓的FTA版圖越來越大,台灣人驚悸之餘,更應該從中得到教訓,才能急起直追。

  

啟示一:「泡菜外交」成功營造國內團結氣氛

  中韓FTA談判歷時十年,兩國元首今年七月三日在首爾會晤,突然以超快速度進展,十一月十日拍板定案,跌破多少人眼鏡。

  南韓是習近平和國外領導人見面次數最多的國家,目前雙方公開亮相共四次。習近平擔任福建省省長的時候,朴槿惠就以大國家黨黨主席的身分,前往訪問。

  今年七月習近平到訪,從赴韓消息曝光到結束,朴槿惠刻意營造一種「中韓FTA有利韓國」的社會氛圍,藉以降低國內弱勢團體的抗議聲浪。

  尤其當朴槿惠對習近平請求,修訂中國進口產品含菌規則,讓泡菜能夠銷售到中國,習近平當下立刻同意。和朴槿惠多次近身接觸,曾任朴槿惠競選總部海外顧問、台韓經貿發展協會會長林富男指出,「習近平點頭答應,南韓民眾看到中國讓利」。尤其,泡菜原本不在中韓FTA內,中國卻願意為了泡菜修改衛生標準,凸顯出兩國元首交情深厚,同時讓南韓民眾對中韓FTA的好感up、up。

  南韓舉國歡迎中韓FTA,在政經策略上,值得台灣學習。林富男分析,南韓朝野能夠做到「政經分離」。針對經濟發展,朝野都有默契,只要利於民生經濟,執政黨和反對黨統統能放下歧見支持。但反觀國內朝野,不論政治或經濟,往往對立時候居多。

  

啟示二:計畫大幅度開放,已簽署12個FTA

  自從1997年遭受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出口為導向的南韓,便計畫大幅度開放。

  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在2003年提出「參與政府的對外經濟政策與FTA促進方向」,之後便積極整合區域經濟,十一年內簽署十二個FTA,十個已經生效,數量和成果都笑傲全球。

  美國、歐盟和東協,都已經和南韓簽立FTA,南韓是全球第一個,跟這三大經濟體都簽洽FTA的國家。

  南韓FTA貿易涵蓋率已達39%。簡而言之,每一百塊美元的外貿金額,有三十九美元可獲得減稅或免稅優惠。與中國完成談判FTA後,涵蓋率躍升為65%。反觀台灣,FTA貿易涵蓋率才9.69%,低於南韓許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經貿研究組組長杜巧霞認為,簽署FTA的重點,在於利用率。數量多不見得有用處,要看實質內容。南韓和歐盟、美國簽立FTA,利用率高達60%,效果相當優異。

  

啟示三:機關算盡,策略性部署FTA

  

政府和民間充分溝通,暢通民意

  南韓也是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到簽洽FTA的訣竅。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洪財隆解釋,南韓政府在跟民間溝通上,透過制度安排,避免讓民間產生「黑箱作業」的聯想。南韓在規劃FTA之前,會舉辦非常多場公聽會,讓利害關係當事人、學者專家,都能公平地表示意見。

  南韓民眾也有權利提出意見,政府會採納有價值的意見。南韓法制化推動FTA,確保民間參與,形塑社會認同的觀感,洪財隆強調:「相當值得台灣學習。」

  

保密部分談判過程,完備整合政府部會

  雖然儘量跟民間溝通透明,但對外,由於國際交涉牽扯到許多機密的利害關係,所以也不是全部談判過程都讓民眾知曉。

  

2007年南韓從美國學到「國會貿易授權法」,因而改變制度。

  南韓簽定FTA之前,要先取得國會授權書,談判代表再居中談判,並定期對國會回報談判過程。而參與過程、接觸到談判內容的國會委員、學者專家,全部都要簽立保密協定,直到FTA談判完成、大事底定,才能對外談論。

  南韓也制定「通商推進委員會設置與運作法」和「通商條約締結程序及履行法」,前者規定FTA的推行單位跟業務,後者明定FTA締結和實行過程,增加透明度。

  法源更有所根據,設立推行FTA的機構單位「通商推進委員會」。委員會是通商產業資源部長,成員是各部會次長。南韓啟動政府各部會共同商討FTA,並切合實際,妥善地整合協調。

  

不只為財團抬轎,也替中小企業鋪路

  由於南韓倚重財閥,FTA更容易被批評為有利於大財團,但不利於中、小企業。為了扭轉這種印象,南韓中小企業廳在七月十五日發表「中國高速公路項目」,由官方資助中小企業進軍中國。

  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也缺乏優秀的人才和足夠的資訊,相比於大財閥,中小企業到中國開發市場的態度消極。南韓政府以政策引導,並提供每間公司最高一億韓圜(約合新台幣二九二萬元)的補助,同時請專家幫助企業擬定策略,因此南韓中小企業也對中韓FTA充滿期待。(文未完)

※理財周刊74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韓流再襲 中韓FTA,台灣沒在怕?

◎封面故事>小米崛起三星衰落 相關供應鏈消長

◎發行人語>頂新負面教材 賺錢要有道

◎房市觀察>決戰台北市 住宅政策是關鍵

◎藍海商機>六年暴增五百億個物聯網裝置 張忠謀、劉克振幫你撈寶

◎頂尖贏家>24xx擁無線充電無限商機

◎台股棋手>工程大單補冬 34xx、偉盟破底翻

◎多空大師吳金潮>買大賠大 買小賠小預防通殺

◎理財我最大>土木系教授葉怡成 跨領域傳授一小時選股必勝訣

◎全民當頭家>玩笑玩創意 密室逃脫大作戰

◎解碼房市>信義房屋首創「數位宅妝」3D虛擬、賞屋穿越虛實空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43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16)第17篇 / 共30篇下一篇(18)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