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104年09月份  第786期之一

轉機乍現 誰在主導台股?

不管從外銷訂單年增率或外銷訂單金額等數字來看,目前台灣經濟跟前幾年比起來,並沒有差很多,但對照台股修正幅度,不少個股股價已跌破金融海嘯低點,故絕非僅基本面因素。


文.高志銘

  隨著下半年國內經濟數據不斷惡化,GDP保三變保一、外銷訂單連四黑及出口連七衰,市場幾乎一面倒地認為,其正是本波台股修正如此劇烈的主因。但從今年來經濟數據與台股的連動性觀察,外資和內資在資金動向的影響性似乎更大,尤其自九月下旬開始,聯準會升息與證所稅修正案能否塵埃落定,將是新一波資金板塊移動的關鍵。

  事實上,相較於追蹤每月所公布的出口總值變化,觀察外銷訂單數字反而更為重要。一般來說,外銷訂單數據出來後,約再過五到六個月才會反映在出口上,亦更能提早看出未來的出口狀況,可視作經濟景氣的領先指標。

  

近兩次台股大回檔 主圖熱錢撤出亞洲

  首先,就2000年來外銷訂單年增率與加權指數的走勢來看,可以發現在金融海嘯前,加權指數多半會走在外銷訂單年增率之前,提早見到高低點,兩者關係直到2010年下半年才出現改變,外銷訂單年增率開始逐步走緩,加權指數卻逆勢向上走高並衝上萬點。由於轉折點剛好是美國QE1結束、QE2推出的時間,自然可解釋為先前台股脫離基本面的多頭行情,應是由資金行情所推升。

  如果排除基期問題,改從外銷訂單金額(美元)來觀察,則可看出其與加權指數的走勢相關性似乎更高。隨著外銷訂單金額自2001年低點走高後,加權指數也是同步向上,兩者幾乎沿著同一個上升軌道走升。不過在金融海嘯後,卻出現兩次明顯的背離,一次發生在2011年歐債危機,另一次則是今年美國即將升息的影響,使得台股面臨熱錢自亞洲撤退的衝擊。

  

數據轉弱趨勢已定 未來反應空間有限

  不管從外銷訂單年增率或外銷訂單金額的絕對數字來看,其實目前台灣經濟跟前幾年比起來,並沒有差很多,更別說離金融海嘯時期還有一段非常遠的距離。但對照台股的修正幅度,不少個股的股價已經跌破金融海嘯低點,因而絕非僅基本面的原因。

  考量市場對外銷訂單數據轉弱的趨勢,無法在近幾個月立即反轉已有心理準備,接下來除非數字衰退超出預期,台股才有可能因其數據而出現修正,故投資人可從九月二十日所公布的八月外銷訂單數據開始追蹤。

  回到關鍵的資金面,先前金管會就曾坦言,今年台股可衝上萬點有絕大部分是外資助陣。今年外資前五月連續淨匯入123.82億美元,帶動累計淨匯入金額達2048.2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絕對是多頭行情的重要推手。

  

外資賣過頭 率先回補台股

  可惜此榮景在之後就出現反轉,多頭行情推手瞬間變身空頭行情幫兇,外資從六月起連三個月淨匯出,累計金額達90.77億美元,把今年匯入的金額吐回73%,光八月就匯出達34.82億美元,創近四十七個月單月匯出新高。上一次外資連續匯出三個月剛好發生在2011年,為外銷訂單金額與加權指數走勢背離的期間,當年七月到九月共淨匯出143億美元,更加印證今年台股的修正跟外資進出脫不了關係。

  根據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日前的說法,近一、兩個月外資出走台股,主要是來自基金投資人贖回的資金壓力,且並非只有針對台股,而是對整體新興市場都有調節,這點從外資自六月來對新興亞股均轉為賣超可以得到證實。墨比爾斯同時表示,台股這波殺盤在亞股中的跌幅為數一數二的重,不排除會從中尋找加碼標的與機會,果然,外資在九月第二周就先回補台股。

  至於外資回補力道能否延續,應該還是要等美國利率政策底定後才能知道。目前國際熱錢仍不虞匱乏,即便最早實施QE的美國已終止,並即將進入升息收資金的階段,但為了達到擺脫通縮目標的日本QQE,以及歐元區QE仍持續進行中,甚至歐元區還有可能延長時間並擴大規模,加上中國也不斷藉由降息和降準等方式,推出中國式的QE,預估這些撒出的資金,最終仍會變成熱錢在國際間流竄。

  

待多空方向顯現再行順勢操作

  美國聯準會升息後,各金融商品究竟是繼續朝負面發展,又或者利空出盡地反應,其實誰也說不準。這一切疑問,等到美國利率政策明朗化後,各市場的多空方向出來,自然會給投資人明確的答案,屆時再來順勢操作即可。

  除了美國利率政策將影響國際資金流向外,立法院的證所稅修正案也將牽動內資回籠的意願,對於中小型股的資金活水極為重要。主力色彩濃厚的生技股近期已有資金提早卡位的動作,破冰行情頗有蓄勢待發的姿態。

  依相關數據來看,八月雖受到電子業庫存調整衝擊,以及蘋果組裝遞延拉貨(八月中才開始量產),整體營收呈現旺季不旺的表現,上市櫃公司合計營收2.41兆元,月減1.1%、年減3.5%,連第二個月下滑;不過,預估上市櫃公司的九月營收將有望回溫,應不至成為基本面的拖油瓶。

  另一方面,蘋果iPhone 6S預購狀況十分火熱,跌破唱衰人士的眼鏡,蘋果並表示首周末的預購量有機會超過去年iPhone 6的一千萬支,連帶對蘋概股的拉貨有上調的空間。由於台積電(2330)和鴻海(2317)等供應鏈營收,占台股整體上市櫃公司的營收比重達四分之一,預估隨著鴻海進入量產與蘋概股拉貨力道轉強,加上中國十一長假前的鋪貨效應,蘋概股九月營收動能轉旺可期,足以成為支撐整體營收成長的引擎。

※理財周刊78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轉機乍現 別陷入經濟數據迷思

◎發行人語>服務至上 吃火鍋我願意等?

◎阿斯匹靈論壇>中級反彈出現 首選小型股

◎楚狂人開講>陸股高空彈跳 考驗投資人心臟

◎理財我最大>中國電商崛起 周宏明籲年輕人放膽闖

◎人物專訪>德明財經科大鼓舞青年自創美好人生

◎生技追蹤>政策利多頻傳 生技業柴火旺

◎解碼房市>建商救市闢公園 綠意建築為建案加分

◎房地產會客室>從日本經驗看台灣房市的「金錢遊戲」

◎蔡宗園股市中原>少數能創歷史新高的優質股

◎林和彥時間密碼>陸股及日股 隨時會破底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86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18)第19篇 / 共37篇下一篇(20)  最後一篇